本篇文章121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包括中国日报、中国之声等多家媒体聚焦于苏州市吴中区木亵渎镇沈巷村的工友公益图书室,赞扬工友图书室创立者的暖心行动。 这个图书室是什么魅力这么吸引多媒体的关注呢?

来自广西的80后青年全桂荣,2009年在木渎镇沈巷村租房,成立了工人公益图书室,8年内有1万多名公务员免费阅览、借用。 喜欢文学、音乐的他还带着工友们创作了1000多首诗,创作了近20首歌,丰富了外国工人们的业余生活,成为了冬日里木渎的温暖风景线。

【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租零工做工人的公益图书室

12月5日下午,在胡同的杂货店二楼发现了这个工人公益图书室。 图书馆比较简陋,大约80平方米左右,放在门口的两个杂志架上放着《青年参考》《工人文艺》等书籍。 靠在墙上的七八个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文学类、历史类、励志类等各种书籍。

【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外出打工的工人就像机器一样,需要精神追求和精神家园。 全桂荣告诉记者,中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外面打工,一个人在外国没有亲人朋友,下班后很孤独。 我想工厂里的很多外国青年都有同感。 2009年,喜欢读书的他存了近3万元,租了房子创办了公益图书馆,邀请工人们下班后阅读、交流。

【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这些书架都是我和几个工人做的,买了几百本书。 工人们捐了很多书,一个年轻青年回到家乡,把一百多本书捐给了我们。 据全桂荣介绍,除星期一休息外,图书室从星期二到星期天开放到中午12点半,高端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时,兼职其余的生活比较匮乏,这个图书室很受欢迎,每天有40到50人使用。 房东很亲切,八年没涨过房租,支持我们。

【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来这里不仅仅是看书和借书,全桂荣把里面的小房间变成活动室,供下棋和乒乓球等。 很多工人下班后经常来这里,生活上迷茫,遇到困难,告诉大家,也是缓解压力,释放。 全桂荣指着挂在墙上的十字绣,不知不觉中我们结为了六七对青年。 这是其中一对青年结婚生了孩子后自己做的。 对面墙上挂着另一位工人的山水国画。

【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把诗和歌集中起来创作,书也出版了

现场发现,图书馆墙上挂着优秀文艺团队无私支援的情深如海的7面锦旗,橱窗里有很多荣誉证书。 这是我以前写的帖子奖。 全桂荣笑着说。 他在工人文学奖中获得散文组的冠军,获得了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推荐奖。

原来,在这个公益图书室的浓郁气氛和全桂荣的激励下,身边的工人、清洁工、家政工等工人们爱上了阅读和创作,集体创作了很多朗上口的诗。 全桂荣还根据大家的投稿自制了《工友通信》,为了大家交流学习,过了32期。

这是年出的《工友通信》精选集《故乡》,也有这本去年出版的书《移动的故乡》。 厚300多页的“家”分为劳动者生活、劳动者文艺、主题、评论和杂文几个板块,劳动权益和热点可供必要的劳动者参考。

几个文艺青年组成乐队,下班一起弹唱,创作了《工伤正义之歌》、《家歌》、《没有车也要爱一次》等近20首歌,专门写了cd《追逐工人之歌》。 假日,我们还可以在广场上义演,报答社区居民。 全桂荣说。 (苏木轩)

:公益中国审査编:tss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苏州木渎打工者租房创办“工友公益图书室”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