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1字,读完约4分钟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04秒,汶川发生8.0级地震,突然发生的巨大地震使很多人的家变成了废墟。 转眼,汶川地震过去了十年,时间流逝,疼痛还没走远。 地震带来的灾害风险还在身边。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全国第十届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人民网小编会让你了解防震减灾、地震自救相互救助的小知识。

【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地震发生时,你是怎么科学逃出来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孙士锋研究员一般警告说,地震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地震发生的瞬间数千万人不要惊慌失措,保护头部在附近寻找坚固的安全区避免,明显摇晃的第一次地震后必须马上撤退到空地 另外,在自助相互救助过程中,要重视科学把握正确的做法,抽出震灾后比较有效的急救时间,使防震减灾更有效。

【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发生地震的时候,怎么拯救自己呢?

面对突然的地震,孙士锋介绍说,一个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烈的意志。 二是保持理智和冷静,几个人被埋时,互相鼓励,设计方案,延长生命和越狱。 3 .不要留下体力盲目行动,冷静地注意自己的环境,创造可以生存的安全空间,当听到外界有救助时,又发出声音,又敲打,向外面传达救助信号。

【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脱离危险后如何互相帮助?

地震后,在最短时间内开展自助互救,特别是家庭、邻居之间的自助互救是减少地震死伤者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震灾后相互救助必须安全第一,运用科学方法积极参与相互救助。

第一,根据现场人员信息表现的新闻点和房屋结构,评估被困人员的位置后进行救治,防止意外死伤。

第二,拯救被埋设者时,要观察区分支持物和通常的埋设物,发掘时要观察保护物,去除埋设物,保护被埋设者生存的空间不受间谍影响。

第三,以最快的速度充分露出伤员的头部,去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使呼吸顺畅后,依次露出胸腹脚部。 窒息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第四,如果被压埋者不能自己出去,请不要强行拉,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急救搬运地震伤员时,需要注意不要损伤脊柱,将伤员固定在硬质担架上。

第五,对暂时无法救出的伤员,要对废墟下的空间通风,运送食品,救助静等专业的救援人员。

室内发生地震找出三角区的空间避免

地震后,房屋倒塌,室内可能形成三角空间。 这些地方是人们生存下来的比较安全的地方,被称为大床、桌子、沙发、汽车等减震空间,成为三角区的支持。 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打开的地方也是比较安全的地区。

室外情况多,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危险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该观察什么? 孙士锋在室外保护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尽量远离狭窄的街道、大建筑物、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危险品、易燃物品所在的医院,地震紧急避难场所和公园、体育场等广场

【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地震前怎么防震减灾? 应该软硬兼施

我们知道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严格规范了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 孙士锋表示,防灾减灾需要硬件和软件并重,从硬件上来说,需要提高房屋整体的抗震能力。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市对1980年前建成的旧住宅进行了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改造后的民居更环保,坚固度能承受烈度8级的地震。 除此之外,对新建工程的抗震强度也严格符合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其抗震能力是小地震不坏,中地震可以修理,大地震不倒。 另外,有关部门严格制止承重壁的破坏拆除。 软件,怎么最大的防灾减灾? 孙士锋说,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具有很多立场推广地震灾害知识,让大众有预防意识,灾害发生时,立即在心中应用数量。

【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 xmm评论篇: xkj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汶川地震十年了 这些自救知识不能忘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3263.html